——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崂山绿茶登天梯--山东青岛质监局崂山分局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后续管理引导茶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 | 作者:gzdlbz | 发布时间: 2015-10-09 | 1466 次浏览 | 分享到:
      盛夏时节,青岛崂山区的茶园绿意逼人。7月底,记者在青岛市质监局崂山区分局了解到,该局实施独特的“梯队建设”策略,通过对崂山绿茶地理标志的后续管理,引导崂山绿茶走出了一条精品化发展之路。

  崂山绿茶原产于青岛崂山,是南方茶树“南茶北引”的成果。第一株崂山绿茶是在崂山太清宫附近培育而成,经过50多年的发展,崂山绿茶逐渐地被人们所青睐。崂山绿茶具有口感醇厚、豌豆香浓、耐冲泡等特色。崂山区政府因地制宜,把发展崂山茶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促进了崂山茶健康、快速地发展。仅2006年,崂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7599元,居青岛市首位。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崂山区牵头,制定发布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严格了崂山绿茶的管理,对申报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确保崂山绿茶品质,并积极打假治劣,查处假冒崂山绿茶,对崂山绿茶实施有效保护。目前,有12家崂山茶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核,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尽管崂山绿茶拥有了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金字招牌,但是崂山绿茶产业仍然存在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低、茶叶加工质量参差不齐、茶叶生产监管难度较大、崂山茶品牌亟待整合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崂山绿茶的后继发展。

  为确保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为当地茶叶产业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崂山区质监分局制定相应措施,提出稳健“四个梯队”,以促进崂山茶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立足食品安全,构建质量平台,规范企业行为,帮助包括小作坊在内的茶生产、加工企业完善生产条件,达到生产许可证的要求。目前,全区已经有42家企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有力地提高了该区茶叶生产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了茶叶产品安全。

  在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该局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一步发展,鼓励企业使用统一的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在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中,崂山分局又有重点地进行培育,引导一批企业走精品路线。为确保专用标志的规范使用,崂山区严格核算标志使用企业茶叶产量,向企业发放与产量等量的地理标志,从而保证加贴标志的崂山绿茶是真正产自崂山地域的。此举措有力地保证了崂山绿茶的品质,使崂山绿茶一步步地走上了精品化之路,实现品牌效益。

  记者获悉,目前有晓阳春、万里江、涵雪饮品、云雾茶场等两批共12家企业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地理标志。

  “使用标志前,消费者对崂山绿茶的认知度不高,通过加贴标志,达到了对崂山绿茶的认可。再通过产品的品质,进一步认可崂山绿茶的品牌。”涵雪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的整体发展。万里江、晓阳春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逐步把他们的优良品种、先进工艺、先进标准向一些小公司、种植户辐射延伸,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一批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的“卫星公司”。通过鼓励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标准”模式,逐步把分散经营向集团经营发展,形成拳头产品,产生规模效应,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到2008年末,崂山区已经有14家崂山茶企业通过了ISO9001、ISO14001、HACCP国际体系认证,有10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茶)认证。崂山茶的栽培种植、采制加工、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生产企业达到70余家。其中万里江、晓阳春等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标准化、无菌化建设的加工车间,水平居全国前列,万里江牌崂山绿茶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截止2008年,该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近900公顷,年产茶叶600吨,产值过亿元,已成为崂山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分梯队的培育和引导,走精品之路,崂山绿茶这种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为崂山茶产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地理标志的获得,拓宽了当地茶叶销路,直接使茶农得利;良好的销路又能促使一批有能力的企业扩大再生产,获得更好的效益;崂山绿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品牌的打造更树立了崂山大品牌的推广,直接让当地经济受益;此外,地理标志的加贴也保证了消费者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崂山茶。(中国质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