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以来,许多地方的特色产品升级为地理标志产品,例如声名在外的五常大米、安溪铁观音、赣南脐橙等,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享受着市场的回馈,可谓名利双收。但是,正是由于有利益存在,假冒也就如影随形,饱受“李鬼”之苦。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经济现象:虹吸效应
我国自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以来,许多地方的特色产品升级为地理标志产品,例如声名在外的五常大米、安溪铁观音、赣南脐橙等,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享受着市场的回馈,可谓名利双收。但是,正是由于有利益存在,假冒也就如影随形,饱受“李鬼”之苦。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经济现象:虹吸效应
近日,山西省平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石城中队的民警在进行车辆例行防疫检查时,发现一辆由河南方向驶来的面包车形迹可疑,便对其进行检查,发现车内装满成箱的汾酒(老白汾)。汾酒是山西名酒,按照常规应该从山西往外省运,怎么会从河南往山西进货呢?交警怀疑这些酒是假酒,决定将车和酒暂时扣留,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做进一步调查。
这些酒是否假酒并不难判断。如果不是自家消费,如此大量进货,必是要在山西境内销售——若汾酒没在河南开分厂的话,那这酒是假冒无疑了。
事实上,像汾酒这样具有地理标志(或原产地)特征的区域性产品被其他地方假冒的事情经常发生,几乎已成规律性且具规模化的市场现象了。黑龙江五常大米、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河北赵县雪花梨、江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数数那些知名地域品牌产品,哪年没有被假冒的消息曝出?
我国自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以来,许多地方的特色产品升级为地理标志产品,在受到类似知识产权一样的保护的同时,也享受着市场的回馈,可谓名利双收。不过,正是由于有利益存在,假冒也就如影随形。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尽管有了防伪戒环这种“一蟹一码(二维码)”的防伪手段,但仍然收效甚微。不法经营者不仅连防伪戒环都造假,甚至在网上公开售卖真实的防伪戒环。普通蟹傍上阳澄湖大闸蟹,价钱可以提高10多倍。
中国民间认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地理标志保护毕竟范围有限,没被划进圈里的“鸡犬”往往会心生妒忌和不满,眼红人家的利,容易干出假冒沾光的勾当。不过,所谓“大树底下草不长”,在圈外人看来,他们不光吃不到地理标志的好处,反而因那些被保护的产品获得更好的市场收益,将周边油水吸走,日子更难过了。这种心态虽说狭隘了些,但却道出一种确实存在的经济现象——虹吸效应。
经济学讲的虹吸效应,指的是一个发达经济体(如北京),会负面影响周边经济体(如河北)。人们看到,河北的人才、资源等都被吸引到北京去了,而自己却反倒因离北京近而发展缓慢。就具体行业及区域品牌来讲,也存在这种虹吸效应。阳澄湖大闸蟹具有了品牌优势,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而周边地区出产的螃蟹即使品质差不了太多,也很难得到市场追捧,卖不出好价钱。
当然,虹吸效应并非只有负面作用,它对大城市或区域品牌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无可质疑。问题在于,如何在实现虹吸效应积极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影响。将“大树底下草难长”转化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应该是最佳选择。
区域品牌要保护和扶持,并促其形成品牌虹吸效应,这有利于发挥行业龙头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同时,要给予周边区域弱势企业及品牌平等的发展权,引导它们走适合其特点的市场发展道路。就地理标志产品而言,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协调,推动区域农业及相关产业均衡发展。对于虹吸效应过度的区域,要实施必要的疏解,降低“保护”集中度,促使区域周边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当然,虹吸效应永远不能成为假冒侵权的借口,而打假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近些年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打假效果不明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缺乏相应的依据。当务之急是,把各部门关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规章上升为条例或国家立法。只有有了法律的有力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