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六盘水茶产业带动群众品尝致富好滋味
来源: | 作者:gzdlbz | 发布时间: 2019-02-27 | 19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芽露头,春天就来了

  六盘水茶产业带动群众品尝致富好滋味

  2018年的那句“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让越来越多的人与六盘水大山深处的早春茶“邂逅”了,也让摘下这片清香滋味的茶农们迎来了致富的春天。

  2018年,六盘水全市茶园面积31.35万亩,投产茶园24.9万亩,干茶产量3882.91吨,总产值7.63亿元。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5.89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32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400亩,茶农8.77万户,“水城春”“九层山”“保基茶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惠及160个贫困村、4792户贫困户、14488名贫困人口。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六盘水全市共有茶叶企业64个,专业合作社79家。其中,有25家企业、25家合作社具备加工能力,有茶叶加工厂房10.62万平方米,清洁化生产线46条。”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明介绍。

  今天,就让记者为你斟上一杯舌尖上的“春天”,品一品六盘水春的滋味。

 


采摘的茶青。(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邓用成:用心细掐“黄金叶” 水城人的早晨,从一杯甘甜的早春茶开始。

  2017年,邓用成一家四口从龙场乡挖营村搬迁到了龙场乡南部园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一开始还担心生计问题,没想到搬到这里没多久,园区干部就找到我,帮我在茶园找了一份采茶的工作。一开始我心里打鼓,想着采茶是精细手工活,一般都是女人在做,男人粗手大脚的能干好吗?”

  “你先试一试,如果干不下来,我们再帮你找找其他的工作。”南部园区的工作人员建议。

  可谁能想到,这一试,邓用成便上了瘾。

  “初进茶园,怎么都看不到刚发出来的新芽,可是当你看到第一叶,把它摘下来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看到第二叶、第三叶,眼到手到越来越顺手。”

  为了方便采摘,邓用成编了个竹篓,两边系上绳子。

  每天早上7时左右,邓用成就斜挎着它,步行十多分钟,来到茶园。

  “一天能采一斤左右的茶青,每斤50元。天气好的时候,我会起得更早,能摘将近一斤半茶青。”

  翠绿中带着鸭黄色的茶青,经过邓用成的指尖从茶树上被摘取下来,装进竹篓,开始了它的旅行。

  第一站,便是水城县茶叶公司位于南部园区的茶叶加工厂。在这里,茶青将与另一个人的指尖相遇。


顾跃进:围炉炒制茶飘香 一口一平方米左右的大铁锅前,顾跃进有条不紊地用手翻动着里面的茶青。顾跃进是水城县茶叶公司加工车间的一名炒茶人。

  接过完成称重后的茶青,顾跃进开始了新一轮炒制。

  “杀青讲究压、塌、抖,温度一般控制在180至200度之间,炒制时间控制在25至30分钟;挥锅主要是把茶青脱毫、炒干,温度在120度左右,时间为一个小时;手工炒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提香,也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温度则需要从80摄氏度慢慢提升到110摄氏度。”

  说起炒茶,有着20年经验的顾跃进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记者试探性地摸了摸炒茶锅的边缘,还未靠近,便被热气逼得缩回了手。

  “20年前,我第一次摸炒茶锅的时候也是你这个样子。”顾跃进笑着说,“不过,我现在手上都已经自带手套,不怕烫了。”在他摊开的手掌上,厚厚的老茧肉眼可见,就连五个手指,也被硬邦邦的老茧包裹着。

  “一开始学炒茶的时候手指上全是血泡。只能默默把血泡弄破,然后再接着炒茶。”

  科技的进步让炒茶的设备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茶青被投进炒茶机器的“怀抱”,但顾跃进觉得还是老祖宗留下的炒茶手艺炒出的茶更香。

  为了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也为了让感知温度的双手保持灵敏。每隔一段时间,顾跃进都会除去手掌上的一些老茧,让自己既能正确感知温度,也不会被烫伤。

  “晚上7时左右,收集好了当天的茶青,我们的工作才能开始,我一天能炒三斤左右茶青。”

  提香完成之后的茶叶,经过包装车间内工人的指尖,被装入了一个个精美的礼盒,通过另一个人的指尖,被送到了更多人的茶盏中。

  韦芳:沸汤点茶送馨香

  25岁的韦芳是水城县白族园绿茶店的销售人员,也是网店“黔农天下”的主要负责人。

  “我们的线下销售,主要是水城春茶;线上销售的品种要更多一些,但都是以我们贵州的茶叶为主。”韦芳一边灵活地用手指操作键盘、鼠标,一边说道。

  走进韦芳的店面,只见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水城春茶。坐在茶几边,只见韦芳煮沸泉水,取出茶具,开始泡茶。接过韦芳递过来的茶盏,浅黄色的茶水配上白色的杯体,凑到鼻尖处闻了闻,有一丝板栗的甜香萦绕,喝上一口,唇齿间都是清甜。

  韦芳一边泡茶,一边说道:“线下的销售,主要以游客为主,特别是新茶的采摘季,去年的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而线上,主要销往甘肃、广东、浙江、江西、山西等地,其中也不乏在我们水城本地喝过水城春,然后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的顾客。2018年,线上的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

  品着水城春,回味着春天的滋味。

  窗外暮色沉沉,华灯初上。

  背着竹篓的邓用成已经把采摘好的茶叶送去称重,步伐轻快地走在回家路上。 进门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泡上一壶茶,坐在沙发上,等待茶叶一点点泡开,小口喝下,用它“洗去”一天的疲惫。(贵州日报 记者 黄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