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第1637期商标公告,其中,“威宁火腿”证明商标核准注册,使用期限从2019年2月28日至2029年2月27日。这是威宁自治县继“威宁洋芋”“威宁荞酥”“威宁苦荞”“威宁甜荞”之后成功注册的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日前,笔者从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第1637期商标公告,其中,“威宁火腿”证明商标核准注册,使用期限从2019年2月28日至2029年2月27日。这是威宁自治县继“威宁洋芋”“威宁荞酥”“威宁苦荞”“威宁甜荞”之后成功注册的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介绍,威宁火腿是贵州省名优特产,与金华火腿、宣威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地区。威宁火腿形如琵琶,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久食不腻。
威宁火腿独特品质与威宁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加工工艺分不开。威宁县平均海拔2200米,属高寒乌蒙山区,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群众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乌金猪等优良品种具有耐粗、耐寒、抗病力强、体质结实、瘦肉率高等特点;除放牧外,这些猪长期喂食以玉米、马铃薯、荞麦、白萝卜等为主的粗饲料,猪肉品质优良,其后腿是整个猪身上最精华的部分,精肉丰满、肉嫩味美,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威宁火腿完全用传统方法制作,杀猪后不吹胀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鲜腿修整成美观好看的“琵琶腿”,剔去肥肉、杂骨、油皮,挑断脚筋,挤掉血水,不着水即趁热把炒熟的盐再加上少许茴香、花椒等佐料涂抹在鲜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内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头压干水分,使之成扁形,再挂在通风处风干。通过一年以上的发酵,最终形成威宁火腿独特的浓郁香味。
据了解,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能有效保护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地方优质特色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
一直以来,在国内的火腿市场,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火腿市场,威宁火腿由于品质好,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但由于品牌意识落后,威宁火腿一直处于“有品无牌”的状态。该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对下一步“威宁火腿”的品牌化打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