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紫云红芯红薯 蓬勃发展的甜蜜产业
来源: | 作者:gzdlbz | 发布时间: 2022-07-27 | 807 次浏览 | 分享到:

紫云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占总面积的77.8%,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适宜、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紫云红芯红薯是紫云自治县特色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于1941年引进种植,在全县适宜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下,经紫云人民长期不断选择、培育,使其性能、品质优化而形成的驰名省内外的名特优农产品。2020经农业农村部批准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曾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二届亿丰年杯“全国好吃红薯评比大赛 三等奖”,安顺市“百佳旅游商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绿色食品”


紫云红芯红薯具有“看似鸡蛋黄、食有板栗香”的特点,单个重50~200g;皮薄光滑,黄皮红芯;鲜食脆嫩、甘甜化渣,具有板栗香味;蒸、煮、烤熟后,通体晶莹剔透、似鸡蛋黄,食之软糯香甜,风味独特。其蛋白质1.20%、脂肪0.1%、淀粉19.7%、还原糖1.4%、粗纤维1.3%,同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钙、铁、钾、锌硒等多种营养和微量元素,铁含量是普通红薯的3~8倍,硒含量是普通薯种的3倍以上,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过加工后,可制作红薯片、红薯条、红薯粉、饮料等系列产品,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将红芯红薯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产业,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认真打好育品牌、强基地、深加工“三张牌”,深入推进紫云红芯红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紫云红芯红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紫云经济发展注入强动力。

  

  全县红芯红薯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1.4亿元,已拥有龙头企业加工厂2家,“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通过政府、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大力宣传推广,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合作社 村集体 种植大户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自种和务工,直接受益贫困户500余户,带动就业600余人,辐射带动了一批种植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