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概况
(一)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体制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法律和部门规章规定的相关要求,根据中央国家机关职能设置状况,我省业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地理标志保护体制。
首先,在省级层面,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和省知识产权局是全省推动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战略、统筹协调地理标志申报和保护、加强地理标志宣传教育的综合性调协机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报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部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是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部门,省农业委员会是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部门,目前,与地理标志相关的上述三个政府职能部门均将地理标志列入年度专项工作计划。
其次,在地(市州)级和县(市、区)级层面,除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因未按行政区划设定外,各相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管理部门均比照省级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体制设置。应当注意的是,部分县级知识产权部门并未单独设立,有些地区和县是由科技局行使相关职能的;此外,由于工商部门、质检部门是垂直管理部门,与其统筹协调时,尚需与其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各地的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二)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机制情况
1.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为了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9年1月14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大力促进我省农特经济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09〕2号)。《意见》设定了全省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目标,决定全省经过五至十年的时间,建立起对全省农特产品实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意见》共分四部分,在强调了地理标志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明确了推进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后,《意见》提出了推进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相关措施:(1)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农特产品地理标志申请注册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特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形成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间投资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2)加强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制度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或种植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农特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3)强化地理标志制度保护功能。规范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的使用。(4)建立全省地理标志信息平台。(5)建立激励扶持机制。(6)加大地理标志人才培养力度。《意见》特别提出要建立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由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牵头,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本地区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开展。
省知识产权局、省农委、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5部门联合制定出台的《贵州省农特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黔知发〔2009〕42号)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明确了跨行政区域分布情况下的地理标志申请和管理机构确定制度。该《指导意见》第5部分第4点规定:(1)拟申请地理标志的产品跨行政区域分布的,原则上由占市场主导地位的行政区域申请和管理地理标志。相邻行政区域对此有争议的,由上一级政府通过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组织专题研讨,征求各方意见,综合分析产业化状况,明确申请和管理地理标志的行政区域。在产业化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应当由最能代表该产品品质特征,知名度和管理水平较高的行政区域提出申请。(2)对分布县域较多的农特产品,应由市、州、地级特色产业发展机构或类似机构提出申请。(3)对跨市、州、地地域范围的农特产品,且有必要合并区域申请的,由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研究确定申请、管理机构。
通过各级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等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构,根据上述《意见》和《指导意见》,贵州省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初步建立。
2.完善了相关激励机制
(1)为加强和推进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关于加强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大力促进我省农特经济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09〕2号)规定:对取得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或组织,每个品种由所在地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省知识产权局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目前,省知识产权局已先后对石阡苔茶、顶坛花椒、连环砂仁、玉屏萧笛、平坝灰鹅、黎平香禾糯、清镇黄粑、从江椪柑、安顺山药等9个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特产品给予每个2万元奖励资助。
(2)为了促进地理标志的利用工作,推动产业化发展,省知识产权局2010年在全省开展了地理标志产业化推进工程,出台了《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当年对6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产业化实施资助,2011年的产业化实施资助工作业已开展。
(3)为了加强地理标志申报和利用工作,加大地理标志人才培养力度,全省还定期举办地理标志知识专题培训班,为全省各地培养了一批熟悉地理标志制度,掌握申报程序、申报材料准备、标准制订、专用标志使用、监督管理的实务型人才。同时,全省还不定期的面向农特产品生产经营者、有关行业协会等举办地理标志基础知识专题讲座,普及地理标志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地理标志意识。
二、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一)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成效
1、全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两年多来大幅增加
2、发布了《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议目录》,为全省地理标志申报和利用工作提供了资源储备和指导
2009年2月,省知识产权局、省农委、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议目录》,该《建议目录》覆盖了全省9个市(州、地)和90%以上的县(市、区、特区)。《建议目录》分三个层次编制:全省重点推进的地理标志农特产品、各市(州、地)重点推进的地理标志农特产品和各地可择机推进的地理标志农特产品;其中,省级重点30个,市(州、地)重点136,择机推进的有121个。
3、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地理标志电子信息平台
2009年12月,贵州省地理标志信息平台——“贵州地理标志信息网”建成开通。设立贵州地理标志信息网主要目的是推介我省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普及地理标志基础知识和发布地理标志工作政策措施、新闻动态及我省地理标志保护建议名录。贵州地理标志信息网使得全省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有了具体的电子信息平台,使得多口管理的地理标志工作有了统一的对外宣传网络平台。然而,该平台的功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则需要在全省地理标志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对贵州省地理标志信息平台的具体工作设定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
4、理论研究工作
目前,专门对我省地理标志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就笔者检阅的范围而言,相关成果尚较为有限。
(1).在论文方面,主要有《地理标志制度在贵州的实践初探》(安守海,专利法研究2009,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版)、《地理标志制度与贵州地道药材保护》(汤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论安顺蜡染地理标志的保护与管理》(黄光美、张俊祥,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贵州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产业的背景分析》(柯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贵州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和建议》(吴育忠,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8期)、《贵州中草药亟待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杨敏,当代贵州,2006年第12期)、《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促进贵州农业经济发展》(刘义程,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在课题研究方面,近年来相关研究课题项目有所增多,但与目前加快全省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发展趋势而言,数量较少。大概情况如下:省知识产权局2007年立项《贵州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调查研究》,委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李发耀主持完成,2009年局内组织人员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区域知识产权促进工程项目——《统筹协调地理标志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省科技厅2010年立项软科学项目“基于地理标志分析贵州省农特产品标准化目标与任务”(贵州省社科院李发耀)和“贵州省农产品品牌及地理标志商标研究”(贵州民族学院陈小平)。2011年,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办公室中药现代化项目立项“罗甸艾纳香地理标志保护与示范”(贵州省社科院李发耀),同时后续支持地理标志产品“剑河钩藤”与“威宁党参”的地方政府专项行动。与此同时,贵州省社科院李发耀主持的课题“地理标志制度与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2008年度省长基金课题)“地理标志制度视野下西南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期完成,其2007年主持的横向课题“黎平香禾糯地理标志保护的行动法学实践” 获得较高社会评价和产生重要社会影响。
(二)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受政府的重视逐年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的基础——特色产品资源丰富
贵州省在地理上处于第一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云贵高原地带,单位地理面积内的天气状况起伏大,地理地貌类型众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面积分布广泛,动植物种类分布多、生物多样性强,境内分布着苗族、布依族等17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拥有众多民族特色工艺品,按地理标志产品一般的八大类划分,果蔬及其产品、粮食及油料作物产品、畜禽及其产品、茶、中药材、传统食品、传统工艺产品、酒,贵州地理标志产品资源最丰富的是茶、中药材、果蔬、酒。
2.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成效——进展迅速、成果显著
自2009年以来,全省逐步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力度,全省在2008年前,地理标志产品只有14个,自2009年至今,全省地理标志产品新增46个,是2008年以前的3.3倍。
3.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状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2008年至2009年间,省知识产权局、省农委、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5部门联合开展了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资源普查工作,按全省重点推进的地理标志农特产品、各市(州、地)重点推进的地理标志农特产品和各地可择机推进的地理标志农特产品三个次共计287个产品纳入《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议目录》,分重点、分步骤的推进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在纵向上,除了注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外,还着眼已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对重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项目进行产业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