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织金续断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4年第39号)

(2014年第39号)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织金续断、红岩葡萄、道真玄参、织金头花蓼、洛党参、习酒等17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上述产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十、织金续断 

  (一)产地范围。

  织金续断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织金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织金续断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织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织金续断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0)。

  十一、红岩葡萄

  (一)产地范围。

  红岩葡萄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息烽县小寨坝镇、西山乡、鹿窝乡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红岩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息烽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红岩葡萄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1)。

  十二、道真玄参

  (一)产地范围。

  道真玄参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道真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道真玄参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道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道真玄参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2)。

  十三、织金头花蓼

  (一)产地范围。

  织金头花蓼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织金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织金头花蓼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织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织金头花蓼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3)。

  十四、洛党参

  (一)产地范围。

  洛党参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道真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洛党参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道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洛党参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4)。

  十五、习酒

  (一)产地范围。

  习酒产地范围为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黄金坪村、翁坪村共2个行政村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习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习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习酒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5)。

 特此公告。

                                                                                                                                质检总局

  2014年4月8日

  附件10

  织金续断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1200m至2000m。坡度≤13%,土壤类型为黄棕壤,砂质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pH值6.5至8.0,耕作层≥30cm。

  三、栽培管理

  1.播种:种子繁殖。春播2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8月上旬至9月下旬。条播或穴播。条播每667㎡(亩)用种2.0kg至2.3kg ,穴播每667㎡(亩)用种0.4kg至0.5kg ,播后覆土1.0cm至1.5cm,每667 ㎡(亩)施用腐熟有机肥≥800kg。

  2.分株:秋季用带芽根头及细根栽种,每穴1株至2株,行株距为50cm ×25cm,栽后浇水。

  3.移栽:当年播种幼苗当年4月至7月或次年2月至4月移栽;秋播幼苗次年2月至4月移栽。

  4. 定苗:条播育苗苗高≥7cm后间苗,按株距15cm定苗。

  5.除草施肥:每年除草2次至3次,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700kg至1000kg。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春播第三年、秋播第二年11月下旬采挖。

  2.加工方法:烘烤或晒干。将鲜根置沸水或蒸笼中蒸或烫至根稍软时取出,堆起,用稻草覆盖任其发酵至草上产生水珠时,再摊开晒干或烤至全干,去掉须根、泥土。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圆柱形,略扁,直径0.5cm至2.0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明显而扭曲的纵皱纹及沟纹,可见横列的皮孔及样斑痕和少数须根痕。皮部墨绿色或棕色,外缘褐色。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2.理化指标:水分含量≤9.5%,总灰分≤11.0%,酸不溶性灰分≤2.8%,浸出物≥45.0%,川续断皂苷VI≥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11

  红岩葡萄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当地传统品种水晶葡萄。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000m至1200m。土壤类型为红壤、砂质壤土,pH值5.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50cm。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干径≥0.5cm,芽健壮、饱满,根系发达的一年生扦插苗或嫁接苗。

  2.栽植时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葡萄落叶后至第二年萌芽前栽植。

  3.栽植密度:棚架式栽培每667㎡(亩)≤110株,篱架式栽培每667㎡(亩)≤120株。

  4.水肥管理:每年每667㎡(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kg。采收前10天停止灌水。

  5.整形修剪:12月下旬冬季修剪,篱架架面每㎡结果母枝剪留量为8个至10个,棚架架面为6个至8个;生长期采用抹芽、定枝、摘心、除卷须、抹梢、绑蔓等措施对树体进行控制。

  6.产量控制:5月至6月果穗套袋,每667㎡(亩)产量≤1500kg。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8月中下旬。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穗型完整,圆柱形。果粒饱满,皮薄透亮,圆形或椭圆形。果面淡黄绿色,果粉明显。果实具有浓郁的蜜香味,肉厚,汁多,甜酸适口。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16.0%,总酸含量≤0.7%。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12

  道真玄参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i Hemsl)。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1000m至2000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0%,pH值5.5至7.5。

  三、栽培管理

  1.栽种: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栽种,子芽繁殖。

  2.施肥:齐苗后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 kg至1500kg;苗高35cm后每667㎡ (亩)施追腐熟有机肥500kg至1000kg。

  3.植株管理:花蕾期摘除花蕾。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翌年11月中下旬采挖根茎。

  2.加工方法:根茎摊开晾晒2天至3天,自然堆积“发汗”5天至7天,30℃至50℃下烘烤至根块缩干发黑。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圆锥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根茎长≥6cm,直径≥1.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和横向皮孔;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焦糖气,味甘、微苦;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2.理化指标:水分≤12.0%,总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1.8%,浸出物≥60.0%,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量≥0.5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13

  织金头花蓼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Don)。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900m至1600m,土壤类型为黄棕壤,砂质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pH值4.5至7.5。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法:分株繁殖。

  2.播种时间: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中耕除草:齐苗及移栽1周后各除草1次。

  4.施肥:定植前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第1次在8中旬至9月中旬,第2次在11月下旬。

  2.采收方法:第1次割取茎叶,留长10cm茎枝,第2次齐地全部割取。

  3.加工方法:

  (1)晒干:厚15cm至17cm,晒至含水量≤12%。

  (2)阴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2%。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红褐色或灰棕色,气微,味微苦涩。

  2.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1%,总灰分≤11.0%,酸不溶性灰分≤3.5%,槲皮素≥0.3%。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14

  洛党参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1300m至2000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pH值6.5至8.0。

  三、栽培管理

  1.播种: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8月下旬至9月下旬。育苗移栽。

  2.移植:苗龄80天至90天移栽,密度每667㎡(亩)≤22000株。

  3.除草追肥:每年除草2次至3次。每年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至15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移栽后第3年至第4年采收。

  2.加工方法:40℃至60℃烘干或自然晾干。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长圆柱形,稍弯曲,长≥25.0cm,直径≥1.0cm。表面黄白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沟及皱缩;根破碎处可见黑褐色胶状物。质柔润,皮部较厚,常有裂隙。气香,味甜,嚼之无渣。无木质化。

  2.理化指标:水分≤13.0%,总灰分≤3.5%,浸出物≥60.0%,总多糖≥20.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15

  习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高梁:符合国家关于高粱的标准规定。

  2.小麦:符合国家关于小麦的标准规定。

  3.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地下水,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

  4.大曲:符合国家关于大曲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

   水    母糟   尾酒               尾酒

   ↓     ↓     ↓                  ↓

  下沙:高粱破碎→润粮→蒸粮→摊凉拌曲→堆积发酵→入窖         发酵→开窖取醅

  `

  糙沙:高粱破碎→润粮→蒸粮→摊凉拌曲→堆积发酵→入窖

   ↑

   水                   交酒入库

  发酵→ 开窖取醅 → 开窖取醅 → 蒸酒 → 七次酒丢糟。

  三、生产工艺控制参数

  1.高粱破碎:下沙高粱破碎率17至20%,造沙高粱破碎率27至30%。

  2.润粮:润粮水温≥95℃,高粱量下沙800kg/堆,造沙400kg/堆,第二天粮堆温度≥45℃。

  3.蒸粮:蒸粮汽压≤0.15Mpa,蒸粮时间高粱下沙100至110分钟,造沙120至130分钟。

  4.摊凉拌曲:下沙造沙24至30℃;烤酒26至38℃,室温高于上限时与室温平,曲药用量5%至8%。下沙、造沙期间尾酒用量为高粱量的2%至3%,尾酒酒精度10至15%vol。总加水量不得超过投入高粱量的58%。

  5.堆积发酵:下沙、造沙23℃至26℃,烤酒26℃至32℃,室温超过上限时与室温平。堆积发酵,下沙酒醅酸度0.3%至0.6%,水分38 %至41%,造沙酒醅酸度0.5%至0.8%,水分39 %至43%,入窖酒醅中心温46℃至50℃。

  6.入窖发酵:入窖后,窖池封闭完整。窖内发酵时间≥30天。

  7.上甑蒸馏:上甑汽压≤0.12Mpa,上甑时间≥35分钟,蒸馏汽压≤0.08Mpa,蒸馏时间≥40分钟,一次酒的酒精度≥57%vol,二次酒的酒精度≥55%vol,三次至五次酒的酒精度≥54%vol,蒸馏摘酒起止温度35℃至45℃。

  四、质量指标

  1.感官特色:酒体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酱香突出,醇厚丰满,细腻体净,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2.理化指标:酒精度41%至58%vol ,总酸(g/L,以乙酸计)≥1.4,总酯(g/L,乙酸乙酯计)≥2.2,己酸乙酯(g/L)≤0.3,固形物(g/L)≤0.7。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