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京召开。与会各方共商知识产权合作大计,共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大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作主旨报告
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这也是继2016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成功举办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召开,这对于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申长雨在主旨报告中表示,中国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专门致信祝贺,充分肯定“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意义,习主席的贺信让我们深受鼓舞,备感振奋。我们将牢记嘱托,狠抓落实,切实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好、实施好。李克强总理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弗朗西斯·高锐总干事和与会代表,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强调将采取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所有这些,都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我们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同时,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两年,我们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建立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知识产权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初,又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效能。虽然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文名称没有变化,但其内涵和职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为此,经中央批准,知识产权局的英文名称缩写也已经由原来的“SIPO”变成了“CNIPA”,也就是“China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的缩写。我们希望今后以这样一个全新的名称、全新的面貌,延续我们的友谊,深化我们的合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始终是我们的合作宗旨和共同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去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而且专门强调,产业是经济之本,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发挥好知识产权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凸显知识产权的市场属性和经济属性,加强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大力推动。
申长雨指出,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始终是我们的合作宗旨和共同目标。要发挥好知识产权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凸显知识产权的市场属性和经济属性,加强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工作,支撑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文化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就进一步深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合作,申长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共同推进更深层次的知识产权合作;二是共同推进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基础保障;三是共同推进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申长雨在报告中特别提出:大力推动地理标志工作,支撑特色经济发展。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承担着地域特色产品流通的重任。在古代,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驼队和商船将丝绸、瓷器、漆器传到西方,同时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和石榴,实现了互通有无。现在在我们各个国家间的商品流通中,很大一部分依然是各个地方的特色产品。这些年,中国立足于绿色发展,壮大地方特色经济和实施精准扶贫,不断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已经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19个,相关产值超过1万亿元。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互认互保,与多个国家签署了相关协议,有力地促进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大流通,满足了人们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会议最后,申长雨强调:“此次高级会议的召开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依托知识产权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潜力巨大,我们不仅要通过努力谋求自身发展,而且要通过合作促进相互之间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发展,使“一带一路”呈现“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和“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荣胜景。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因为知识产权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这就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会议现场,申长雨就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提几点建议。
1.共同推进更深层次的知识产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