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作为2018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第五届中国品牌经济高峰论坛在唐山举行。国内顶尖知识产权专家学者、中外知名企业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专业人士及美、欧、日、韩等国家知识产权部门官员参加论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刘俊臣,河北省副省长夏延军等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刘俊臣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刘俊臣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例,深入阐述了中国作为知识产权大国和全球创新和品牌引领者的重要地位,以及为推动全球商标知识产权增长所作的重大的贡献。
一是企业在商标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2018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达到1.03亿户;2017年中国商标申请量达574.8万件,同比增长55.7%。
二是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红利进一步释放。自2017年开始的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中国国内商标审查周期已从法定的9个月缩短至7个月之内;商标受理窗口基本遍布全国;网上申请率达到88.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全球创新指数榜”显示,中国排名在5年内上升了12位。
三是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逐步形成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世界银行发布《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便利度位居全球第78位,5年内提升了18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7年的76.69分,总体步入良好阶段。
四是商标品牌在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知名商标品牌。
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商标在精准扶贫的独特作用。各地通过打造“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产业发展”的黄金链条,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已注册地理标志4453件,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之前的15倍,其中一半以上的地理标志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
指导各地建设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创业者以商标品牌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区域品牌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河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夏延军发表演讲
河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夏延军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河北省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目前,河北省全省商标品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省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4.5万件,年均增幅连续五年超过20%。涉农商标达9万余件,其中,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03件,成为产业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发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做了以“大数据与地理标志产品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业领域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地理标志与精准扶贫也有较大关联,因为农业增加值主要是在运输、销售等后端,与产品品牌关系紧密。我国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现出对农产品品牌的认识以及价值倾向的变化。他以新西兰猕猴桃、波尔多葡萄酒为例,介绍了国外成功的区域性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塑造品牌和发挥商业品牌价值方面的经验及带来的启示。

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发表演讲
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做了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世界一流品牌”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商标品牌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强大的名片和象征,同时又彰显着这个国家发展的内在活力。要真正提升中国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品牌,需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继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出重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三是增强全社会的商标品意识;四是要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建立机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学家积极主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产业。
论坛期间还公布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件商标大事”评选结果,并为2019年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举办城市银川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