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是我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这里被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绝地”。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曾经播出过24集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剧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北盘江镇银洞村,《绝地逢生》中“蒙幺爸”的原型人物——银洞村支部书记罗泽亮说,2017年该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有的农民还做起了花椒生意。过去,因苦日子而过不下去搬走的17户人家,重新又回到银洞村安居乐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远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姑娘往外跑,媳妇娶不着;想吃白米饭,除非坐月婆。”当地农民靠着在石旮旯瘠薄的土地种包谷,维持简单生存。如遇天干,几乎颗粒无收。顶坛片区共有4个行政村,3000多口人,人均不足一亩地,年人均口粮不足200斤,收入不足150元。苦日子实在难熬,银洞村有17户人家陆续搬迁有的甚至把祖坟也迁走,不愿再回这穷地方。
花椒有“生命力强、耐旱、耐瘠薄、易管理。其根系发达,能有效固持水土”等特性。顶坛片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区,到处是裸露的岩石,水资源和耕地奇缺,是竹叶椒的原产地和主产地之一,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元朝。为了改变顶坛片区的贫穷落后状况,贞丰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研,鼓励和动员农民扩大优质花椒种植面积,建起了黔西南州唯一的万亩花椒基地。
2007年12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贞丰县“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08年,“顶坛花椒”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示范项目;2011年7月,“顶坛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截至目前,贞丰“顶坛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年产量达460公斤,应用该地理标志商标的花椒及深加工花椒制品远销全国各地,与该地标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两万人,年产值达到9000余万元。在推进地理标志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种植“顶坛花椒”走上了致富路。
“顶坛花椒”获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贞丰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做好对地理商标授权使用和管理工作,使顶坛花椒及其深加工制品的品质、品牌不断提升,顶坛花椒愈加畅销。
贞丰顶罈椒业有限公司不久前接到武汉一家客商2019年的500吨订单,由于花椒产量不能满足,该公司只接了200吨。显然,花椒的种植规模还有待扩大。目前,顶罈公司建起3000亩花椒种植基地,从510户精准贫困户那里,以每亩500-800元/年的价格流转土地888.87亩,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及土地费用约500万元。花椒鲜椒价格从原来的几元一斤,现在普遍涨到20元以上。(杜兴旭 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