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水城县以“1+12+N”产业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示范引领,按照“四个结合”原则,大力推进猕猴桃、茶叶、刺梨等长线产业发展和温氏养猪、正鑫养鸡、食用菌等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基本形成产业建设规模化,园区发展高效现代化,农产品销售订单化、网络化,农产品加工工厂化、农业管理组织化。
一是农业产业建设规模化发展。按照“长短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山上山下结合、种养结合”原则,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已建成茶叶、猕猴桃、刺梨、核桃、精品水果等长线产业105.74万亩,其中茶叶7.4万亩,猕猴桃7.95万亩,刺梨35.93万亩,核桃34.3万亩,精品水果18.77万亩,其它1.39万亩。2018年种植蔬菜、食用菌、马铃薯、荞麦等短线产业64.42万亩,畜禽养殖生猪存栏22.51万头,牛存栏6.77万头,羊存栏9.36万头,家禽存栏89.77万羽,农业产业建设实现规模化发展。
二是园区发展高效现代化。全县已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6个,园区累计建成主干道818千米,机耕道415千米,生产便道405千米,沟渠(含管网)929千米,园区内产业基地基本实现沟渠管网、水、电、路、讯全覆盖,有效灌溉率达90%以上。同时,建成气调保鲜库(冷库)18座,冷藏库容达147630立方米,冷藏车9辆,分选线2条,冷链电商物流园1个,猕猴桃交易市场1个,并全面实现了顺丰、申通等快递物流覆盖园区,目前正积极推进园区物联网设施建设。截止2018年,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连续5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综合排名第一,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入选第一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园区建设初步实现现代化高效化发展。
三是农业产业发展品牌化。截止目前,水城县已成功获得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字品牌,28家企业获得ISO9001认证和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并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同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产品认证7个,地理标志保护3个,“水城春”富硒茶、“弥你红”猕猴桃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四是农产品销售订单化、网络化。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已实现刺梨由贵州初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订单收购,茶叶由水城县茶叶公司订单收购,温氏养猪由温氏集团订单收购,桃花鸡由四川正鑫公司订单收购,小黄姜由姜道缘公司订单收购。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多家全国性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全面将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搬到网络上进行销售。
五是农产品加工实现工厂化。通过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建成猕猴桃加工厂1个,茶叶加工厂6个,刺梨加工厂1个,生猪屠宰场1个,小黄姜加工厂1个,其它加工厂3个。同时,培育出大米、辣椒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农产品加工初步实现工厂化。
六是农业管理组织化。全县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63家,其中省级20家,市级32家,县级1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达400余个。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985期8.4万人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9人),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5人),“牛品种”改良技术培训50人,县乡村三级兽医技术员培训103人,农药经营可追溯信息扫描仪及电子台账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培训43人,农药经营管理人员专题培训57人,农业管理逐步组织化发展。(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