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苹果红 农民富 种植苹果有出路

 ——威宁自治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助农增收纪实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刘军林)初冬时节,走进威宁自治县黑石头镇河坝村威宁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一棵棵密密麻麻的果树上苹果挂满枝头,果园里回荡着果农的笑声,火红的苹果堆积如山,浓浓的果香和果农们的笑脸交织在一起,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公司项目部经理王鹏介绍,黑石头镇河坝村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成于2011年10月,基地建设初期总投资1000余万元,示范园面积达500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年产量750吨,年产值800万元。示范园涉及农户128户,土地流转费为流转前三年800元/亩,第四年起随市场物价水平逐步递增。由于流转土地皆已荒置,杂草丛生,土地流转后直接为农户平均户均增收2170元。

  “在威宁,像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苹果种植示范园还有很多。目前,威宁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约15万亩、总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7.5亿元左右,初步形成了以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黑石头镇、雪山镇为中心的10万亩以上优质苹果产业带,为‘威宁苹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威宁自治县农牧局局长罗永宽满怀信心地说。

  建果园让“威宁苹果”高起点定位

  让“威宁苹果”高起点定位、标准化建园,是该县抓好苹果源头管理的新举措。

  据威宁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顺雨介绍,近年来,威宁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助增收的重中之重,根据苹果优势区域分布,按照连片规划,集中打造,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板块经济布局,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持之以恒地实施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系列化开发、品牌化经营,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威宁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年均温10-12℃,光照时数长、年平均日照数1812小时,昼夜温差大,属于全国‘西南冷凉高地苹果适宜区’,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优质苹果生态适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李顺雨说。

  如今,威宁为了高起点定位建好标准化苹果园,通过财政扶持、项目整合、领导包抓、技术服务等形式,根据“基础围绕园区转、项目跟着产业走”的原则,整合水、电、路等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苹果产业,为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提供先决条件。

  据了解,2015年以来,威宁累计整合交通、水利、电力、农牧、国土、财政、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约7.5亿元投入到全县苹果产业建设,建成了主干道约40公里、机耕道约85公里、田间生产便道(含毛路)278公里左右,蓄水池总容量达2万立方以上,架设输变电线路约25公里,安装变压器24台,修建了沟渠管网、喷滴灌设施220公里以上,正在组织建设“2万吨苹果气调库+10吨/h”分拣包装线项目和苹果生产重点乡镇苹果气调库和集散点项目。

  树品牌让“威宁苹果”提升美誉度

  让“威宁苹果”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该县树立苹果品牌的新亮点。

  据威宁县农业产业办负责人田正林介绍,近年来,威宁高度重视苹果品牌建设,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不断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度,积极组织申报、深入挖掘、培育、打造苹果区域品牌,通过借助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带动苹果产业发展,富裕一方百姓,在推进“威宁苹果”产业化经营、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威宁苹果”品牌成功获得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威宁中水的金冠苹果1973年在全国外销苹果鉴评会上名列黄色品种第二名,威宁雪山的红富士苹果1999年被评为贵州省优果品,威宁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炭山红”苹果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威宁“炭山红”和“黔山红”两个农产品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而“炭山红”还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将为“威宁苹果”产业的快速崛起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发挥“威宁苹果”品牌效应,更好地保证“威宁苹果”的质量和特色,推进苹果优势区域建设,推动全县苹果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今年9月27日,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单位主办、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智力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会上,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李承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 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和“ 2018中国果品商业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威宁苹果”以品牌价值2.6亿元,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108位。威宁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炭山红”商标以品牌价值1596.09万元,荣登中国果品商业品牌价值榜第104位,将有力提升“威宁苹果”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

  抓销售让“威宁苹果”享誉海内外

  让“威宁苹果”卖个好价钱、果农腰包鼓起来,是该县发展苹果产业的落脚点。

  据罗永宽介绍,近年来,威宁为抓好苹果销售,让“威宁苹果”享誉海内外,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多种形式拓展苹果销售渠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全县农产品市场促销工作中的作用,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先机,利用电商、农展及农交会平台,通过举办苹果花节、苹果采摘节等多项促销活动,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农业和农业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用政策、用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助力脱贫攻坚。

  据悉,今年3月28日,威宁自治县首届苹果花节在该县迤那镇海升苹果示范基地正式开幕,活动包括文艺节目表演、采风摄影大赛、游园观景活动等多项内容,充分展示了“威宁苹果”文化,进一步扩大“威宁苹”果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苹果产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今年9月22日,威宁自治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苹果采摘节在该县迤那镇海升苹果基地举行,当地数百名农民共享丰收盛宴。此次活动以“威宁大地迎丰收?苹果产业展新颜”为主题,充分展示威宁在科技强农、产业扶贫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好营造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良好氛围和美好愿景。

  “现在,通过电商平台,以及线上线下销售,我们公司种植的‘冰心苹果’走出大山,卖出了销量、卖出了价钱,增加了收入,为威宁产业扶贫注入了新动能。”王鹏说。

  据了解,“威宁苹果”具有质地优良,色泽红润,口感好,果肉脆等特点,“威宁苹果”还以外形美观、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浓等优点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市场上深受欢迎,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南昌、贵阳等全国各地。

  抓就业让“威宁苹果”促农民增收

  让“威宁苹果”促农民增收,就业脱贫,是该县发展苹果产业的有重要抓手。

  据罗永宽介绍,近年来,威宁以乡村振兴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发展苹果富民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帮助农村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促农增收。

  “我是基地开始建成就在里面打工,主要负责施农家肥、疏花疏果、采摘等工作,现在每年都能够收入两万元左右的工资,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而且离家近,赚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和孩子,真是太好了。”黑石头镇开厂村官房组村民朱桥生兴高采烈地对笔者说。

  据王鹏介绍,河坝村苹果基地建成后,附近的村民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最多的时候用工人数达到了60多人,在基地打工离家近,既能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足不出村就可以挣钱,工人们都很满足。如今,基地能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多个,每年解决剩余劳动力约15000人次。农户户均务工年收入约8550元,年户均增收共计10670.0元。同时通过组织农户开展苹果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户约5000人次,使农户苹果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苹果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威宁苹果’产业覆盖贫困户2.4万户、贫困人口10.3万人左右,覆盖率达20%,覆盖的贫困户户均种植苹果达3亩以上,挂果果园覆盖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挂果面积突破30万亩,亩产3000斤以上,让所覆盖的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罗永宽说。

  威宁小苹果催生大产业。随着“威宁苹果”快速发展,一幅“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秀美画卷正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