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深入实施商标扶贫计划,加大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力度,从育标、注标、用标、护标“四轮驱动”,打造了一批“叫得响、卖得出、销得旺”的农产品商标品牌,有力地推动了“黔货出山”。并以商标为纽带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已培育农产品商标3596件,其中,著名商标56件、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商标14件。累计帮助1651家涉农企业向产业化发展,带动13.55万户农户增收,87.54万人创业就业。
一、开启商标培育的直通车,为企业育标开方。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实施重点培育。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标、一县多地标”的工作思路,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商标富农”培训班,宣传农产品注册使用商标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农民树立“品牌发展、商标先行”的意识。开展实地走访,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将其列为重点培育对象。目前,已在5个贫困县举办培训班8次,惠及贫困户1416人次,发放建议书537份,指导农产品商标注册328件。二是强化分类指导实施梯次培育。建立农产品商标品牌梯次培育库,将新成立的涉农企业列入第一梯队,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开展商标孵化,目前已成功孵化注册商标347件。将无商标但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列入第二梯队,上门指导其尽快注册,现已指导申请农产品商标631件。将已注册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列入第三梯队,派指导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其争创驰名商标。今年,指导“玉屏萧笛”、“梵净山及图”获得驰名商标,并将“石阡温泉”、“朱砂古镇”列入驰名商标重点培育对象。三是强化市场主导实施特色培育。重点围绕茶叶、中药村、生态畜牧业、果蔬、食用菌、油茶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工作,通过查找县志、调研走访,挖掘潜在地理标志资源。今年新培育“玉屏黄桃”“石阡矿泉水”“思南晏茶”地理标志商标3件,并指导“铜仁花生”“玉屏油茶”“思南花甜粑”等积极申报。深度挖掘“两山两江四文化”内涵,做响“梵净山”系列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开展“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等8件区域公共品牌商标的申报。
二、打开商标注册的便利门,为山珍注标铺路。一是搭建商标注册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积极争取到国家商标局委托铜仁设立商标受理窗口,解决商标申请就近办理,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运行成本。加大窗口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窗口揭牌仪式、窗口业务模拟演练等活动,在本地各类媒体上、各类活动上广泛开展商标受理业务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让申请者能够第一时间分享改革红利。窗口仅运行4个多月,已受理农产品商标675件。二是拓宽商标注册服务渠道。建立市、县两级联动受理制度,在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市场监管(工商)窗口增设12个铜仁商标注册受理窗口服务点。通过内部远程传输,直通国家商标局优先抢号,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建立商标申请企业服务QQ群,零距离指导企业填报,并推行文书快递业务,实现“零见面”受理。聘请24名区(县)商标注册受理联络员,定期走访当地涉农企业,送去商标注册申请书,让农产品商标实现“家门口”受理。目前,区(县)已远程协助申请商标47件。三是扩展商标注册服务内容。出台《铜仁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聘请农产品商标企业老板、村支书、驻村干部等60余人,通过举办商标知识业务培训,将其培养为农产品商标培育的宣传员和商标注册的指导员,充分发挥其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准确掌握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情况、产业扶贫进展情况、农特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第一时间帮助各村注册农产品商标。
三、按下商标运用的快进键,为产业发展搭桥。一是用活商标穿“品牌嫁衣”。建立农产品商标品牌动态名录库,把全市各类农产品商标收入名录,并根据其使用、运用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登记。通过“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商标”运作模式,将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与有发展前景的多个企业产品商标进行整合,按照“一个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产业发展方式,引导企业统一使用区域公共品牌,借助品牌影响力实现长远发展。如“梵净山茶”“印江苕粉”品牌分别授权860家、420家企业使用,实现企业抱团发展。二是做响品牌当“产业红娘”。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申请使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商标,以大力开展地理标志商标创建作为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协助贫困村开展创牌工作。积极申报并运用“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松桃野鸭”等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公司+商标+农户”的模式,采取“统一生产、统一贴标、统一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改变农民单打独斗、零散初级农产品的现状。今年以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申请“红苗响水洞”“白岩溪土猪”等农产品商标127件。累计通过地理标志成功带动10.83万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增收。三是瞄准市场找“产品婆家”。创建铜仁农产品商标品牌展示馆,将全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商标及其企业进行集中展示,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各类新媒体对其进行集中展播。建立全市知名农产品商标企业交流群,搭建企业互助合作交流平台,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苏州对口帮扶铜仁为契机,开设“梵净山珍精品馆”,将全市40余件知名商标农产品推介到苏州销售。协助200余家涉农企业参加商标节、各类农产品推介活动、交易会,展示农产品80余种,现场销售200余万元,帮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个,价值1000余万元,全方位打开农产品销路。
四、点亮品牌保护的指示灯,为黔货出山护航。一是完善机制早亮剑。建立健全商标品牌保护实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成立以市工商局牵头的成立梵净山商标保护工作专班。针对梵净山申遗成功,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现状,召开全市梵净山商标保护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梵净山系列商标品牌保护措施。建立梵净山系列商标运用维护管理台账,指导市属国有公司加大对梵净山商标的运用保护,进一步完善品牌管理、准入、监督、退出等方面的制度。二是突出重点勇亮剑。建立商标侵权投诉举报专线,向涉农企业发放《商标保护警示卡》,普及商标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商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大对商标印刷和商标代理市场主体的抽查力度,向企业讲解开展商标印刷业务所需要建立的商标印制登记制度、废次商标标识销毁制度等各项制度。今年以来,已随机抽查商标印刷市场主体13频次,进一步规范商标使用。三是抓好办案齐亮剑。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工作,2018年全市共立案侵权假冒案件30件,办结28件,案值36.84万元,罚没金额37.95万元,其中2件已移交司法机关。加大对农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建立农产品商标联合保护机制,会同公安、农委、质监、文化、旅游等部门,实行信息互通、案件互相移送、执法互相配合,形成执法合力,让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