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是中国南方人工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基地,目前全县完成了5.8万亩蓝莓种植基地。2015年“麻江蓝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地企业经授权使用贴上的商标有2.1万个,借助品牌影响力,蓝莓产品打开销售市场,2018年产值超过1亿元,蓝莓种植成为当地扶贫产业。
“3斤包装的产品运送到广州去最高可以卖到120元一件。”王庆介绍说,他公司的蓝莓在经过加工后主要销往沿海地区,平均每件可以卖到80元,去年共卖出去两百多吨,有20万元利润。
王庆是麻江县宣威镇光明村当地种植蓝莓产业的脱贫带头人,与他人合伙开办了黔东南州万佳生态蓝莓有限公司,主打“万佳益”品牌,以蓝莓鲜果销售运输为主,还兼基地生产于一体。
近年来,麻江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已是中国蓝莓的四大产区之一,2018年预计产量4000吨,蓝莓在这块热土上已经结出脱贫果,以土地入股贫困户853户,帮助当地贫困农户走上致富路。
麻江企业经授权使用“麻江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盘江酒店、麻江鼎晟农业公司、黔农好客等,县域内蓝莓企业注册有“白竹林”“乌羊麻”“蓝爵”等商标,蓝莓已成为提高麻江县知名度的脱贫产业。
王庆还是蓝莓种植大户,他自家种植90多亩,有400亩入股到大山蓝莓种植基地。
“王德桃在我的公司每个月可以拿到3600元工资。”王庆介绍,王德桃是村里的贫困户,她通过打工做日常管理,每年可以拿到3万元收入。
蓝莓生产集高效益、劳动密集和可利用山地资源多方面的特点,务工时长5个月,在蓝莓的采收、除草、施肥、修剪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务人员,创造新的就业空间。
全县蓝莓基地中,成规模的蓝莓基地每年吸纳就近就地务工人员2000余人,通过规模化发展蓝莓产业以及建设蓝莓景区等方式,新增带动农户就业,初步统计贫困户到园区、景区就业501人。
光明村共有5000亩蓝莓种植基地,按照每亩平均10人次的用工,每年可以吸收5万次附近农民前来务工。
据了解,麻江县2018年度目标是完成蓝莓产业基地建设1万亩,覆盖贫困户600户。当地已编制实施了“麻江蓝莓”和有机蓝莓的育苗、栽培、采收及蓝莓园观光等黔东南州地方标准。
以后,麻江县将对蓝莓目标市场进行划片,各明确一名县领导带队主攻,统一麻江蓝莓分级标准、质量标准和包装标准,鲜果实行分级分品种销售,对符合麻江蓝莓质量标准的企业和个体,授权使用“麻江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麻江蓝莓”品牌形象。(贵州日报 杜兴旭 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