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

“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

——息烽县不断推进电商产业发展

  “在息烽立碑村,网商抱团、政府奖励、企业扶持、快递跟进,这套组合拳值得学习借鉴。”2018年12月26日,全省电商扶贫工作培训班在息烽县开班,学员张文亮观摩该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立碑淘宝村项目时表示,息烽已逐步成为贵州“黔货出山”的集散平台,“买全省、卖全国”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立碑电商服务中心中心

  据了解,早在2015年息烽县立碑村有不少人开始网购,但每次网购的包裹都要去县城领取,一来一回、费时费力。村委会看到了一件件快递之后蕴藏的巨大商机,觉得这是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中央、省、市、县正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落实,村支两委研究会商制定了《立碑村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先买后卖”发展思路,成立便民快递网点解决群众网购难问题,再将便民快递网点升级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育农村电商拉动本地产业。

  2015年4月,立碑村村委会设立了全县首家“便民快递网点”,范围覆盖立碑、猫洞、阳朗、老街等10个村3万余人,解决了“买”的问题。村民由此看到商机,纷纷把腊肉、香肠、豆腐等农产品搬上了互联网。

  2016年,立碑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全村共注册电商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27家,开设网店114个,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培育点、全市首批“村淘创富”示范村。2017年10月,立碑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070万元,被阿里研究院认定为2017年“中国淘宝村”,成为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淘宝村”;2018年10月,立碑村网络零售额持续突破3000万元,再度被阿里研究院认定为2018年“中国淘宝村”,是贵州省截至目前唯一的“淘宝村”。

立碑特色电商村布局图

  2016年以来,息烽县委、县政府把抓电商发展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按照“人才驱动电商、电商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发展”工作思路,围绕“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目标,构建“电商人才孵化、企业集聚、物流价格洼地”三大平台,打造“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品牌服务、电商协会”四项支撑,落实“组织领导、部门参与、资金匹配、政策支持、宣传报道”五个到位,探索出创新县域电商发展“1345”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电商发展中物流成本高且分散、有产品无网货、专业人才紧缺等共性问题。

  截止目前,息烽全县电商发展的冷链物流仓储及配送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解决,孵化了闪电跑、掌上息烽、派菜网等本土综合交易平台。针对冷链物流体系瓶颈问题,引导企业分别在城乡建成3座冷库,库容达1万余立方米。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

  特别是如何完善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解决电商专业人才紧缺瓶颈这一问题上,息烽县积极借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大学在电商人才培训方面的优势,成立“淘宝大学培训学院息烽培训基地”,针对政府干部、电商企业、从业人员开展“3天基础班+7天提升班+180天孵化班”的“3+7+180”递进式培训,开班24期、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农村创业创新青年占比70%,培训学员注册电商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13家、注册淘宝网店164个。

学员在立碑村电商实体店观摩

  将“淘宝大学培训学院息烽培训基地”培训的电商创业者转化为电商从业者,打造电商企业集聚平台,积极引入第三方电商服务商打造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商以息烽立碑村为基地,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围绕“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网货品牌化”的“三化”建设,为电商创业者提供孵化服务。

  引入贵州老腊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立碑村建立了网货开发中心、产品中心、孵化中心等12个职能中心,筛选息烽县内外产品体系50种,开发出一系列网货产品。黄南武辣子鸡、叶老大辣子鸡、味美、阳菲葡萄酒等传统企业开通了淘宝企业店铺,借助电子商务引领转型升级。

电商女老板黄舒城在店内工作

  农村电商发展让息烽老百姓享受到网上物美价廉、款式多样、货送到家等电商发展带来的实惠,减轻了生产生活支出,提高了生活品质。

网民到店内选购网货

  如今,网上购物进入息烽千家万户、深山村落,彻底改变了居民以往传统的消费方式。传统企业、个体工商户纷纷加入电商销售“大军”,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息烽县利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蜂蜜突破口,开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在“邮乐?网上供销息烽馆”、“淘宝?息烽馆”、“电商云?息烽馆”等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整合了专业合作社资源,富裕了农民,带动了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又为互联网企业打造了优质产品,使互联网企业有了产品依托,带来更有利的价值和竞争空间站,为供销社“务农、姓农、为农”找到了新的切入方式和结合方式,打造了全新的营销模式。老百姓将自己的农特产品进行电商化改造,足不出户就销往全国各地,增加了收入,极大改变了农村传统销售模式。

立碑村电商实体店面

  原本在外地发展的村民熊军,辞去货车帮区域经理的职务回到立碑村从事电商创业,通过参加贵州省首家淘宝大学培训机构——“淘宝大学培训学院息烽培训基地”学习后,让他在电商这条路上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专家”,从采购原材料、包装发货到维护网店,他都相当熟悉。现在,他的网店已有14款贵州特色农产品上线,月收益突破2万元。

  截止目前,全县电商创业者突破1600人,在京东、苏宁、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达264个,产品种类超过400种,网络零售额突破3800万元。“息烽美味源”“网上供销息烽馆”被评为贵州省“百佳特色网店”。“好再来贵州农家土特产”“纯然息品”“果果男娃”“黔味坊”“立碑村美味源”分别为全县农特产品销售前五位的电商网店,日发货量均在200单以上,网络零售额年均在100万元以上。

培训学员在息烽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在县大数据应用管理中心,开设了“云上息烽?富美乡村”云平台电子商务栏目,拓展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工作人员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息烽农特产品的销售情况、各村级电商淘宝服务站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指导县域农特产品的种植加工、改进各电商淘宝服务站运营管理。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

  “息农”、“西望山”成为息烽县域公共品牌及商标,完成“息烽阳朗辣子鸡”、“息烽蜂蜜”、“息烽腊肉”、“息烽香肠”、“息烽阳朗鸡辣子?油辣椒”等5个特色网货单品的SC认证,为全县电商相关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通过电商销售,带动了猕猴桃、贡米、辣子鸡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种植猕猴桃12000亩、贡米3300亩、葡萄6000亩、椪柑1000亩、吊瓜3200亩,养鸡年出栏达到1200万羽。无公害种植业认证面积达18.07万亩,无公害产地认证92个,产品认证82个,有机认证5个,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同时,通过农产品种植、养殖、物流、加工、销售等电商全链条,带动3万余人创业就业,开设电商扶贫网店27个。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089元,增长9.7%;2018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074元,增长10%。(通讯员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