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黔西南农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是这样实现的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产业扶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泉涌”工程,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2018年全州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排全省第一位。

  “我州立足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全面打响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产业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实现全州农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州农委主任徐炼说。

  2018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6亿元,增长6.9%,增速排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81元,比2017年增加885元,增速10.3%,增速排全省第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5%,畜牧业增加值占比达23%。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黔西南州初步形成了以薏仁米、食用菌、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烟叶、生态畜禽八大山地特色产业和“一县一业”为主的一批在全省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2018年,全州种植特色食粮83.9万亩、食用菌3.6万亩、蔬菜147.8万亩、茶叶44.7万亩、水果77.7万亩、中药材64.6万亩、生态家禽出栏1606.2万羽、禽蛋产量2.5万吨、出栏生猪201.2万头、牛16.9万头、羊54.6万只。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推动资源集中、资金集中、劳动力集中,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全年农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15万,超计划6万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18年,黔西南州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目标,采取“一退一补一休一结合”方式,调减玉米种植、优化产业结构,全州调减玉米99.8万亩,超额完成玉米调减任务。同时,按照“整体推进、示范打造”思路,统筹抓好109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第一批38个坝区进行示范打造,完善坝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进一步细化鼓励扶持政策,将500亩以上坝区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黔西南州全面开展了农产品“进机关”“进对口帮扶城市”“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超市”“进酒店”等农产品“十进”工程,推动产销衔接新通道,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广大蔬菜种植户加入到订单农业产业链上来,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8年,全州共完成农产品销售25.2亿元,同比增长59.6%,为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泉涌”工程。黔西南州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和生态良好优势,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2018年全州无公害产品认证新增及换证282个,产地认定面积达159.7万亩,认定面积累计达339.5万亩,占耕地比重的51%。2018年,我州兑现“三品一标”奖补金216.5万元,册亨糯米蕉、兴义矮脚鸡等15个产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开设农产品直营店97家,与贵阳市签订了农产品销售“泉涌”工程合作协议,与北京黔菜协会、贵州农产品运营(北京)中心达成合作意向,与浙江省宁波市农业局签订“产业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达成特色蔬菜种植及销售意向。

  ——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照《黔西南州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我州将农村户用厕所、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改造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新区),并对目标任务、部门职责、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细化明确。2018年,全州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投资4.8亿元完成13.2万户,占任务数的159.9%;投资2280.3万元完成村级卫生公厕346座,占任务数的103%。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黔西南州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01家,合作社4401个,较上年新增173个,全州317个贫困村、165个深度贫困村均实现“3个100%”全覆盖。2018年全州有在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7个,新增贞丰县龙山阳光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望谟县生态板栗示范园区和册亨县南盘江香蕉产业示范园区3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8年州级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3450万元,增长9.5%,州县两级筹集5500万元资金作为农业产业化现场观摩会考评奖金,与省贵民公司共同设立农业基金3亿元,助推产业脱贫攻坚。2018年前11月,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1.8亿元,同比增长5.2%;同期农林水事务支出41.1亿元,占比12%,农林水事务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73.7%。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2018年,黔西南州“以企带农”推进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全州有在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7个,其中入围省级重点13个,全州农业园区共完成投资156.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7.9%,实现总产值250.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5.7%;销售收入19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0.7%。

  ——深化改革释放活力。黔西南州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结合“三变”抓“三权”分置,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2018年,全州财政投入“三变”改革资金4.2亿元,入股村集体耕地2万亩,林地、草地、水域、四荒地1.6万亩,入股村集体经营性资产6360万元。通过“三变”改革,全州实现农民变股东60453户256177人,其中贫困人口变股东29103户117657人,直接增加农民收益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