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品牌创建不断突破 线上线下销售两旺 六盘水市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日,随着水城春在香港沙田公园亮相,六盘水的茶叶再一次被世人所知。六盘水的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优势突出,成效明显,尤其是近年来,全市上下立足六盘水市发展茶产业的独特资源禀赋,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鼓励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良好。

  
村民正在采茶

  六盘水的茶产业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和民间口口相传,早在明代时期,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就种植过有名的“朵贝茶”。据《水城县(特区)志》和《六盘水市志·农业志畜牧志》记载“木城茶产于木城乡,为水城县种茶最早之地,已有二三百年种茶历史。迄今,木城仍保存有很多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六盘水市陆续引入优良品种。以水城县为例,1970年,从浙江、福建引入了小叶茶,主要分布于玉舍、杨梅、大河、大湾、南开、米箩等地;1978年,从云南引进了大叶茶,分布于马场、米箩等地。多年以来,随着福鼎大白,龙井43、迎霜、乌牛早、苦丁茶等无性系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六盘水市茶园的优良品种比例大幅提高,无性系种苗建园从无到有,为开发名优茶奠定了基础。

  六盘水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产茶区域海拔在1400米以上,年均气温13℃-14℃,立体气候明显,大部分土壤为黄壤和黄沙壤,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特点。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六盘水市茶叶“早”“古”“优”“春长”“富硒”“生态”“原产地”的突出优势。

  近年来,六盘水市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立足于本市茶产业的独特资源禀赋,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茶园面积31.35万亩,投产茶园24.9万亩,干茶产量3882.91吨,总产值7.63亿元。同时,全市共有种茶农户8.77万户,茶叶产业共带动贫困村160个、贫困户4792户、贫困人口14488人;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有茶叶企业64个,专业合作社79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5个,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个;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加工能力的企业为25家、合作社25家,有茶叶加工厂房10.62万平方米,清洁化生产线46条。有7家企业通过QS认证,水城县茶叶公司、青龙春茶业公司还通过了IS09001、HACCP等认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有无公害茶园面积15.89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32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400亩,“水城春”“九层山”“保基茶叶”3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7年,水城县茶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牌创建不断突破,全市加工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商标数共有48个,其中“水城春”“九层山”“牂牁江”“碧云剑”4个品牌获得省著名品牌称号;销售渠道不断拓展,线下渠道稳步扩张,在省内设有销售点有79个,省外设有销售点25个;线上渠道快速发展,各企业纷纷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线上销售额不断扩大。

  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六盘水也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抓好全市茶产业发展。狠抓茶园基地提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公共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推进加工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夯实核心竞争力。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全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胡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