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孙凯)雷山县位于贵州黔东南州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公里。下辖5镇3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6.1万人。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该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雷山县呈现出一股你追我赶奔富裕的新风貌。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孙凯)雷山县位于贵州黔东南州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公里。下辖5镇3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6.1万人。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该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雷山县呈现出一股你追我赶奔富裕的新风貌。
贵州雷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4月16日,著名作家彭学明、关仁山、马步升、张学东、汪惠仁、南飞雁组成的“中国著名作家看贵州”采访活动的作家采访团二分队走进贵州雷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西江脚尧村,实地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宣传标语
“拿出绣花功夫,做好精准脱贫”、“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刚走进脱贫攻坚指挥部,作家们首先便被指挥部走廊悬挂的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吸引。
宣传标语
在座谈会上,据雷山县委宣传部人员介绍,雷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37户48361人,有贫困村90个。2014年至2018年,全县出列贫困村72个,脱贫11280户46048人。剩余未出列贫困村18个,未脱贫人口1069户2634人,贫困发生率从28.2%下降到1.9%。2015年脱贫攻坚成效考评全省第一,2017年考评全州第一,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座谈会
“我们一定会用真情书写雷山脱贫攻坚,把雷山的脱贫攻坚故事传播得更远。”彭学明代表采访团发言时说。
座谈会结束后,作家采访团一行来到西江脚尧村,采访脱贫攻坚先进人物之一的杨继英。雷山县的银球茶,因其外形独特,香气浓郁,滋味甘醇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时下,正值春茶采摘的高峰时期,在雷山县已经投产的茶园里,到处都是茶农忙碌的身影。
茶农们摘茶
“‘雷山银球茶’是雷山县知名的茶叶名品牌,制作程序经过杀青,揉捻,挥锅,造型,烘烤,提香等一系列流程,茶叶被手工捏成直径为2厘米,净重约2.5克的‘小茶球’,在2015年荣获贵州省首届绿茶类的金奖茶王”杨继英向记者介绍到。
体验摘茶
作为雷山县当地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苗家春”不仅成为雷山县当地特色产业一张最靓丽的名片,也扛起了让百姓增收致富的大旗。雷山县雷家春茶叶负责人杨继英告诉记者,在她的加工厂里,每天制作银球茶的师傅就有10余人,每人月均工资能达到6000元左右,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银球茶”的福利。
体验摘茶
近年来,雷山县围绕打造“贵州茶叶大县”这一目标,生态立县,茶叶兴县。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雷山银球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雷山县被列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雷山银球茶、红茶直接或间接出口到香港、东南亚、欧盟等地。雷山银球茶还成为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的专用茶。到2017年,全县生态茶园发展到15.2万亩,其中获得无公害认证面积的茶园面积占90%,茶业产业综合产值1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茶叶收入的达3000元。通过发展茶产业给雷山苗族人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