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远莉 张玥 宋玟瑾)5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18年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琨介绍了贵州省近年来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截至2018年底,全省地理标志总数已达298个,居全国第9位,较“十二五”末增加125个。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琨介绍相关情况
近年来,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产品保护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精准脱贫工作。贵州省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助推精准扶贫工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省地理标志总数298个,居全国第9位,较“十二五”末增加125个。涵盖了贵州省绝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有966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地理标志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全省各级地理标志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支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出台鼓励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政策,不断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监管,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和品质,涌现出了贵州茅台酒、都匀毛尖茶、盘县火腿、水城猕猴桃等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地理标志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各地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模式,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提升产品附加值,使资源比较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路径。如“都匀毛尖”2010年获批保护,2018年茶园面积由保护前的32.57万亩扩大到166.95万亩;茶叶总产量3.9万吨,综合产值92.56亿元;覆盖贫困户51420人,带动贫困户每人增收1314.23元。
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各级地理标志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使用、管理等制度,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建立产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获保产品的监督抽查,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