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沿河:依托空心李写实扶贫大文章

  8月中旬,笔者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空心李园区,看到园区内空心李树上部分树叶已经开始泛黄。

  “我们南庄早卖完了,现在要买空心李只有到十二盘那些地势高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果农张炳珍说,空心李的销售旺季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8月中旬就基本销售完了。他家今年的空心李再次丰收,收入20多万元,比去年多两三万块钱。

  在沿河,像张炳珍这样依托空心李走上致富路的农民不只一户。近年来,该县针对石漠化严重的贫困山区实际,抓住贵州省支持深度贫困县发展“一县一业”的机遇,确立了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民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县里开始大规模发展空心李产业,让荒坡地披上绿装,石旮旯里长出了“致富果”。截至今年,已建成空心李基地9.28万亩,投产果园4.8万亩,实现产值8.2亿元,带动沙子、中界、团结、和平等11个乡镇(街道)的189个村19.6万人增收。

  抓技术树品牌

  沙子空心李因其成熟时果肉与果核自然分离形成空心而得名,果肉黄白色,硬度适中、脆嫩、汁多爽口、清香浓甜,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美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该县按照“政府推动、改革驱动、市场带动、社会联动”思路,把空心李作为“一县一业”来打造。着力建基地、扩规模、兴科技、强管理,以提升空心李品质、打造空心李品牌。积极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市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品种提纯选优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已挂牌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沿河空心李试验站,在沙子街道纸坊村建成空心李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亩,组建了沙子空心李产业发展专班,初步建立沙子空心李优良植株指纹图谱,正在扩大资源普查范围。已基本完成核心区优良空心李种质资源调查及植株二维码标牌悬挂工作。初步开发出了果脯、果酒等加工产品。还编制发布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子空心李》省级地方标准及《沙子空心李栽培技术规程》《沙子空心李苗木生产技术规程》《沙子空心李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沙子空心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等沙子空心李团体标准。

  同时,高度重视空心李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空心李认定面积达3.6万亩,沙子街道鑫兴李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空心李通过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并通过网络、电视、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介沙子空心李品牌,极大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产品价格由五年前每斤2-3元提高到了现在10-18元,果农增产增收效益明显,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强示范促农旅

  在空心李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县突出培育空心李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通过大户带动周边农户主动参与基地建设,不断壮大基地规模。空心李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请周边农户到基地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采果销售,农户在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掌握了空心李栽培管理技术,主动参与发展空心李。

  “我的空心李栽培技术是到沙子去向别人学习的,现在已经发展了40多亩,每年纯收入有40多万元。”和平街道大坪村村民崔晓齐告诉笔者。自2010年以来,该县获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80万元,整合资金3068.24万元,开始了空心李规模化、精品化发展。积极支持空心李种植户贷款发展,共发放种植户小额贷款800多万元。目前,全县培育空心李种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6家,30亩以上种植大户100余户,产业从业人员已达6万人以上。空心李已成为主导产业。

  同时依托省级沙子空心李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农旅一体、景园融合发展,以“李”兴“旅”、以“旅”活“商”,先后投入6.7亿元,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天赐仙李·悠然南庄”旅游景区,并以沙子、中界为核心,辐射带动晓景、和平、团结等5个乡镇发展空心李农旅一体产业。抢抓春赏花、夏摘果的有利时机,以花为媒、以节会友,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李花节和三届采果节,将土家文化、歌舞、美食与沙子空心李产业融为一体。带动园区农家乐、酒楼、餐饮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将农业园区升级为旅游景区,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南庄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沙子街道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景区游客接待量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长。2018年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

  拓渠道助增收

  深入贯彻落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发展战略,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并积极拓展物流快运,实行“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销售空心李,把空心李成功销售到全国各地,大幅增加果农收入。

  据悉,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该县优化了线上销售的包装内部设计,以延长空心李保质期。同时,在外部设计上增加二维码识别标识、质量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并且制定分级标准,实行分级销售。充分利用“沿小白”县域公共品牌,提升认知度。

  针对重点目标市场开展考察对接空心李销售。先后到苏州市食行生鲜、张家港市百姓超市、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等市场实地考察对接;先后邀请五矿集团、能源集团、本来生活等企业来沿考察对接销售;组织空心李生产、销售等市场主体到张家港市参加“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沿货出山和招商引资暨旅游推介会”,到苏州市参加“黔货出山”产销对接活动。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该县空心李销售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最多一天从线上发货1500箱,今年线上线下销售都很火爆。”沙子鑫兴李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永先说,合作社实行“五统一”,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和追溯体系,空心李一上市就特别受欢迎,今年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科学布局、政策扶持、示范引领、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科技投入、品牌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都是沿河依托空心李写实扶贫大文章所采取的方式。这些年来,沿河依托扶贫政策不遗余力地发展空心李,实现了空心李产业与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乡村文明和旅游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走出了一条靠特色生态农业脱贫致富的新路。(铜仁日报 杨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