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中国竹荪之乡——织金

  竹荪因其优美的体姿、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山珍之王”等。

  织金竹荪即原产于黔西北山区的鬼笔科竹荪,属红托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其菌蕾绽放后,迅速挺立起一根海绵状的玉柱,顶端长有斗笠状的菌盖,并垂绕着一圈婆娑的白纱裙;其优美形态在整个蕈菌界中都极为罕见。从烹饪的角度来说,织金竹荪的主食部分是海绵状的菌柄,其肉质肥厚中空,能饱吸鲜美汤汁,入沸汤久煮仍不失其脆嫩。

  2000年8月,在“中国贵州首届竹荪节”上,织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竹荪之乡”。2010年9月30日,织金竹荪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竹荪作为菜肴,其质地脆嫩疏松,适宜于烧、炒、焖、扒、酿、烩、涮等多种烹饪方法,宜荤宜素,始终能保持松脆鲜美特色;织金竹荪还是营养极为丰富的保健食品,其菇体中富含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显著的滋补作用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

  由于织金竹荪产量较低,以致于在20世纪70年代因货源奇缺而每千克售价高达4000港元,一度出现每千克竹荪商品与50克黄金等价的现象。

  织金竹荪的优秀品质和高昂售价,推动了国内对野生竹荪进行驯化栽培的研究与生产。1983年8月,织金县科技人员选取织金城郊野生竹荪菌蕾(竹蛋)进行组织分离,从此开启了将野生竹荪驯化为人工栽培的征程。1985年,试验取得成功;1991年,研究成果荣获贵州省政府颁发的“贵州省星火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由于织金竹荪是竹荪家族中唯一的清香型竹荪,在海内外市场具有极高的声誉,从而形成了“织金竹荪”的知名品牌,有力地保障了这个特色产品的区域优势。目前,织金竹荪已经达到了年产500吨、产值3.8亿元的规模。

  近年来,为了抢抓机遇,织金县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3.5亿元,采用先进技术,采取织金竹荪工厂化前期培养与农业合作社后期栽培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展织金竹荪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以“织金竹荪”为主的中国竹荪及其文化美食现象在海内外呈蔓延趋势,熠熠生辉的“中国竹荪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正散发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毕节日报 吴勇)

作者: 吴勇 编辑:田牛强 责编:田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