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兴仁:“薏”气风发正当时 “仁”欢言笑话丰收

  秋后的兴仁,秋阳高照,兴仁的田野,一片金黄。静心听鸟叫,舒心人自欢。

  “嘭、嘭、嘭”,一声声清脆撘薏仁米的声音在屯脚镇双龙村的田野响起。

  正在撘薏仁米的是屯脚镇双龙村村民吴绍平。

  “唰、唰、唰”,正在一旁收割薏仁米的正是他的妻子。他们是屯脚镇双龙村薏仁米种植大户,这几天,趁天气晴好,他们正在抢收薏仁米。

  在吴绍平的田地里,由于今年风调雨顺,薏仁米长势良好,薏穗果实较为饱满,只见一株株硕果累累的薏仁米压弯了薏仁米杆,沉甸甸的米穗压着臂膀,丰收的喜悦显露在吴绍平的脸上。

  “四块一,出田价就四块一”,吴绍平一边撘薏仁米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

  “从小就种植薏仁米,对薏仁米很热衷,今年预计亩产量可达700斤左右,自家就种了8亩左右薏仁米,算下来收割2.9吨左右不成问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种植薏仁米比种植包谷划算多了,玉米每亩能收800斤干玉米子就算高产了。”吴绍平说,玉米的市场价格每斤1.2元,而薏仁米不仅产量高,市场价格也好,加工脱皮的精薏仁米,现在市场价每斤可卖到5至6元。

  薏仁米,又名薏苡、薏仁,在贵州当地百姓普遍称之为“五谷米”“六谷米”。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兴仁种植薏仁米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全世界薏仁米种质起源地之一,薏仁米种类特别丰富,已收集薏苡种质资源500多份。薏仁米是一个生态产品,又是纯天然的药食同源食物。兴仁产小白壳薏仁米蛋白质含量高达18%,支链淀粉含量占淀粉总量的96%,其微量元素铁、钙、硒含量,氨基酸总含量高于东南亚和国内其他地区种植生产的薏仁米,完全符合《国家药典》(2015版)对薏仁米药材质量要求(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甘油三油酸酯)。

  近年来,兴仁市立足兴仁薏仁米资源、产地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充分挖掘提升薏仁米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和提升薏仁米品牌影响力,按照一年制定薏仁米标准、二年树薏仁米品牌质量、三年唱响薏仁米文化思路,制定了兴仁薏仁米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做大做强薏仁米产业。并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已研发出薏仁精油、薏仁药品、薏仁保健食品、薏仁化妆品等产品40多种。获产品发明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已受理审核的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兴仁市企业加工的糙米率达68.5%(高于任何地区)、整精米率达59.5%(高于任何地区),不完善率:5.8%(低于任何地区)。

  二

  “轰隆、轰隆”,这些天,在阙明艳凯阳薏仁米厂里,十多个工人正在厂里忙碌着装米,扛糠上车。

  “加工薏仁米有十多天了,每天都有十多个工人上班,预计今年加工薏仁米1000多吨,希望今年能多加工点,增加厂的收入,也想希望收入高了,工人上班也有信心”,阙明艳信心满满地说。

  2018年以来,兴仁全市薏仁米种植面积达34万亩,种植农户5万余户19万多人,薏仁米加工贸易企业400余家,在兴仁,从事加工、销售薏仁米人数近2万人,年加工能力40万吨,综合年产值50亿元。这里汇聚了周边县市和云南、广西以及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薏仁米,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香港、台湾地区,出口韩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兴仁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薏仁米种植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

  三

  在兴仁,有这样一个湿地公园,因薏仁米而兴起,也有这样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因薏仁米的发展。

  “薏品田园”生态小镇,位于拥有“中国薏仁米之乡”的兴仁市城南部,小镇以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家园、绿色屏障、绿色制度为建设主线,当前建设主要有易地搬迁扶贫、度假酒店、薏仁米饮料加工厂、国际薏仁米交易中心、兴仁市采煤沉陷区避险安置区、电商一条街等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22亿元。

  时下,走进“薏品田园”,听虫鸣啾啾,观芦苇袅袅,秋风拂过,心情舒畅。

  如今的“薏品田园”生态小镇,已初具规模,以“薏仁为媒、生态为魂、康养为核”,建设完善观光、康养、娱乐、餐饮、酒店、温泉、会展、教育、医疗、电商、众创、金融、民宿等配套设施,提供了移民就业和创业平台,绘制出一幅“山水相依、产城相融、农旅相生、景田相望”的生态文明新画卷,形成“绿色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山地旅游”模式。

  “薏品田园”小镇,依托兴仁市薏品田园食药康养旅游小镇和易地移民搬迁区而成立,是一个以薏仁米产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小镇,是“中国薏仁生态经济区”。小镇以薏仁米文化为主题,创造一二三产联动、因地制宜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小镇依托3000亩高原平坝地域优势,按照“一心一轴四大板块”的规划进行布局。“一心”即是以原生态林木为主的绿心,“一轴”是从泛亚展示中心开始,穿过商业配套区域,连接湿地公园直接省道的带状启动轴,“四大板块”是围绕“绿心“分布的产业园模块、山水田园模块、养生基地模块、生态村模块。

  “薏品田园”小镇已搬迁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生态移民1904户8388余人,已有529户自主创业,人均年增收4500元。

  近年来,兴仁市把薏仁米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增产增收、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薏仁米变身“兴仁致富宝”大力发展薏仁米种植,实施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由政府免费给农户发放种子、肥料,并推广了膜测种植技术,通过采取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订单收购的合同方式,实行国有独资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社合一)+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形成了薏仁米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同时,在种植区新安装杀虫灯,修建了机耕道,降低农户劳动成本。由于气候适合,管理完善,政策支撑和技术培训到位,兴仁市今年种植的薏仁米喜获丰收,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兴仁市薏仁米种植的同时,也为兴仁全市薏仁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市将以实现兴仁薏仁米产业“七个第一”为目标(薏仁米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生产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市场交易全国第一、良种繁育全国第一、品牌影响全国第一、研发能力全国第一、规划定位全国第一),将兴仁薏仁米打造成贵州又一张名片(“一颗米”),提升兴仁薏仁米市场占有率、公众知晓率和品牌影响力,成为支撑我市千家万户增收、惠及区域群众的产业”,市委副书记、市薏产办主任冯子建如是说。

【兴仁市委副书记、市薏产办主任冯子建(右三)到基地指导薏仁米规范化种植】

  目前,薏仁米产业已经成为兴仁市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兴仁市已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薏仁米种植、加工和产品集散地,“兴仁薏仁米”也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采访完兴仁薏仁米,已是黄昏。成片成片的薏仁米在秋风中招摇,“薏”气风发;满载丰收的“薏”农,在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幸福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