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在山上察看两年龄苹果树长势
杨华,土生土长的威宁人,猴场镇格寨村是他的老家。
26年,他专注于一株苹果树,培育出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威宁苹果”,推动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3万亩。
他有着“市管专家”和“高级农艺师”的身份。26年间,对苹果产业的热衷和农技的推广热情未减一分。
“短期让群众致富不是目的,而是要在当地培育管长远的产业。要让子孙后代也因产业而受益,进而实现乡村振兴。”这是杨华常说的一句话。
……
杨华察看苹果长势情况
孟夏时节,威宁自治县猴场镇格寨村漫山遍野的苹果树随风摇曳,长势喜人。
“一年枝两年花,三年能把果子挂。今年是种树第二年,零星结的这些果子估计都能长成80果,明年就可达产。”杨华指着枝上一个青苹果说。
如今,村里的土地和荒山都被种上了果树。山脚种植苹果和葡萄,山上种植苹果、樱桃、桃子、车厘子。用昔日村民们种苞谷、洋芋的土地种果树,这是杨华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谋发展的又一“大手笔”。
格寨村地理位置特殊,距离威宁县城和六盘水市区都约半小时车程,具有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挂在枝头的青苹果
“在家乡建园区,一方面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我想把我们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有着远见卓识和敢想敢干精神的杨华把自己的想法与村“两委”商量,并召开村民大会,获得全村老百姓的认可。“村社一体”合作组织——威宁县猴场镇印落福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合作社成立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造册登记、开收据、颁发股权证……村民们入社的热情高涨。
“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入股?”现场忙活的杨华看到村里八旬老人宫从彬拿着1500元钱来入股,心里有些发虚——如果园区还没见效益老人就不在了,岂不是愧对乡亲,成了罪人?
“国家政策好,我相信你。当了一辈子农民,我也想当一回股民。”老人笑着说。
“就不怕我万一失败了,您的钱血本无归啊?”
“不怕!赌一把,就算失败我也认了。”老人的回答让杨华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感觉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当天,合作社入股农户326户,入股资金1847.6万元,入股土地7868亩。
格寨村漫山遍野种植苹果树
2016人的村子中,1795人以土地或资金方式入股加入合作社。全村土地荒山得以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种植,打造标准化苹果种植示范园。
“全村土地统一流转交由合作社组织管理,达到100%流转。这么齐心干一件事,不多见。”杨华说。
目前,全村在合作社的组织带领下已种植经果林8000亩,苹果占80%以上。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滴灌、绿色种植、林下养鸡等“循环经济”模式正在摸索当中。
“等明年这一片果树挂果,我们将推出集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力争明年乡亲们就能分到红,每亩地分红保证在1500元以上,这样才不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杨华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