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
贵州油茶:茶果垒金山 走出生态致富路
来源:多彩贵州网 | 作者:gzdlbz | 发布时间: 2019-10-08 | 1548 次浏览 | 分享到:
晾晒油茶果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唐海鹰 陈迅)锦屏县新化乡映寨油茶基地面积不大,一条新建的通村公路穿场而过,郁郁葱葱的油茶树枝头累累硕果,成群的土鸡在林间上串下跳,基地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像。

  “金森林投公司租用我家的土地,飞地富民公司请我们来造林、抚育,在公司里上班,每天有100元工资,既不用出远门打工,又能照顾家中老小,家里还有20亩的油茶林,按国家政策500元一亩来改造,我这贫困户只要勤快,也就不会贫困了。”正在油茶林里忙碌的欧阳昌菊喜笑颜开。

  近年来,锦屏县抢抓国家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县机遇,通过政策驱动、示范带动、产业推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推动油茶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仅2018年油茶产业就带动农户6000余户27000余人,贫困户涉及980户4000余人,脱贫2600人。

脱贫户们喜收油茶果

  而锦屏县油茶产业扶贫硕果累累,也仅仅是贵州当下大力推进油茶产业脱贫致富的缩影。

  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为贵州地区的乡土树种,在贵州省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山区群众具有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尤其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推进,全省农业种植结构的全面调整,油茶成为我省促进农村产业复兴中的重要特色产业。

  贵州是全国油茶的重要产区之一,油茶面积263.4万亩,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毕节市等地区。全省油茶籽产量7.5万吨,实际生产茶油1.4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为10.33亿元。其中,玉屏作为贵州油茶重点产区,享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

油茶果

  “当初差点砍来当柴烧,如今却年年能挣钱。”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甘龙村村民范永芬说起她家的油茶林来,满脸堆笑。

  甘龙村种植油茶历史久远,和村里的其他老油茶种植户一样,范永芬家祖辈留下的油茶林不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老品种产量低、管护成本高,逐渐被市场淘汰。

  随着全省121.1万亩低产油茶林陆续迎来提质改造,甘龙村的老油茶林也随之迎来了新生。

  在甘龙村,油茶种植户就有74户319人,其中贫困户有35户143人,全村共种植油茶1730亩,大都是老油茶林或成年油茶,一经“改造”,都成了群众增收的稳定产业。

  “县里的专家特地来帮着我们做品种改良,嫁接新品种、调整茶林密度,我们的老茶林这才大变样。”范永芬告诉记者,去年经过科学的低产改造,年底就给她家额外带来了5000多元的油茶收入,村里的老油茶林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

展示丰收的油茶果

  低产油茶林重焕生机,全省新造油茶林面积也在逐年增长,我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底蕴和资源承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度规模发展。

  2018年全省油茶产业带动贫困户3.1万户、11.85万人增收,户均增收1574元。

  “不仅种植量要上去,更重要的是推广良种良法,种植效益才会最大化。”大连民族学院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阮成江说。

  2017年,省级投入资金218万元,新建1100亩油茶采穗圃,提高新选育品种的穗条供给能力,全面投产后将新增穗条产能约1200万枝。如今,玉屏已成为西南片区最大的油茶苗木繁育交易中心,仅今年第一季度,就为全省市场提供优质油茶幼苗28万株。

野生茶油样品图(刘肇锦 摄)

  有了种植规模和品质作保障,贵州油茶得以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品牌打造上步入转型升级快车道。以提升油茶精深加工水平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支撑,企业带动为突破,坚持绿色生态,做精做强油茶全产业,成功打造了“贵州油茶”公共品牌,及“三山谷”“梵真坊”“黔金果”等重点品牌。有16个组织获得19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玉屏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锦屏茶油、册亨茶油获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油茶产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曾经让老百姓头痛的无用荒山,如今正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种上了高产值的林,一排排油茶树在产业革命的春风里焕发出勃勃生机。